郑州原油期货配资 具身智能叠加谷子经济,能孵化出上海机器人潮玩新物种吗?
当你的手办拥有了“灵魂”郑州原油期货配资,你会把它当成你的知己、闺蜜,还是恋人?
4月18日,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上海灵童机器人创始人陆杰后了解到,在谷子经济和具身智能的热潮中,这两条赛道的交汇点或许将会孕育出一个新的生意模式。众多用户桌面上那些不会动的手办,将会变为一个身高60厘米,有35个自由度,且会聊天、会招手、有自己人设的小型机器人。
让手办动起来或许不新鲜,但赋予手办“灵魂”,带给用户陪伴交互的感觉,是更大的挑战。从技术层面来看,近年来机器人供应链的发展让微小型元器件定制化成为可能,大模型的理解能力提升也为人机交互增添了更多可玩性。从市场角度来看,国漫崛起,谷子经济的爆火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受众。
当二次元IP与科技硬件碰撞,科技潮玩领域或许将迎来一个新的泡泡玛特。
微型零部件+大模型,让手办“活”起来
在上海漕河泾国际孵化中心的灵童机器人实验室中,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一个身高60厘米的机器人正在叉腰和摆手,做出生气的状态。在它的肩部有三个数字伺服舵机,能够支持它进行灵活转动。
想要将35个数字伺服舵机加入一个60厘米的身躯中,零部件的微型化是唯一的办法,这也是小型人形机器人与市面上常见的大型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不同。
传统的人形机器人大多数依赖工业级的电机,体积大,成本也比较高。一位有过机器人搭建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以无框力矩电机为例,这种电机通常用在机器人的旋转关节和线性关节执行器当中,通常外直径会在4厘米左右。
灵童机器人创始人陆杰告诉记者,在最初搭建小型机器人的时候,市面上能够找到最小的电机也仅在8毫米左右,想要更纤细小巧的集成电机、减速器和控制器的数字舵机,必须采用定制的方案。“定制化的设计几乎是唯一的方案,因为相比工业级机器人的通用型零部件,这类微小型零部件对于上游厂商的开模成本不低,由于下游销路原因,实际利润也不高。”
好在随着行业发展,国内机器人零部件上下游逐渐成熟,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厂商能够实现灵童机器人的定制要求。从磁钢参数到齿轮箱结构,在与供应商的磨合中,最终陆杰采用了6毫米直径级别的数字舵机嵌入本体当中,并且给躯体配备了35个自由度。“大型人形机器人如果除去灵巧手,自由度通常在25个左右,不会超过30个。”陆杰说。
让手办动起来,只是交互的第一步。如何结合大脑模型,让机器人在合适的情境下输出动作和语音,是更有挑战性的任务。针对大脑模型的设计,灵童机器人采用了多家厂商的多模态大模型。“我们希望通过云端的动态切换,让机器人能够实现‘跳跃式思维’,减少机械感。”
多模态大模型则意味着这款新的产品将会跳脱出“大玩具”属性。试想,当用户提到“减肥”,机器人会通过摄像头识别用户手中的零食,并结合语音提醒:“你昨天不是说要控制饮食吗?”这种交互背后,是视觉、触觉和语音传感器的协同。机器人的眼睛内置了摄像头,肩部配备可触传感器,而身体内则嵌入了麦克风阵列。
当一个拥有漫画外表的小人,通过自身的传感器识别到用户新的行为输入、新的场景元素之后,并经过多模态的识别和计算,进行自学习和泛化的行为,利用自身的硬件对用户的互动进行反馈,用户已经很难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玩具了。“我们希望用户能感受到陪伴,这也是它和其他纯玩具类产品不一样的地方。”陆杰说道。
做机器人界的泡泡玛特?切入IP潮玩赛道
在陆杰的设想里,灵童的目标并不是卖硬件,而是打造一个由机器人承载的IP原生平台。
灵童机器人的定价策略与潮玩行业相似,一个素体机器人的售价大约在6000元左右,包含基础的通用角色本体和服饰,而包括人设、音色、服饰等元素的IP外观套件则单独售卖,价格将会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。
在仔细打磨本体之外,灵童机器人采用与用户共创的模式,来赋予机器人更多的可玩性。为了吸引开发者,灵童计划推出一套开发版套件,包含素体、开发工具和基础IP。开发者能够通过API调用机器人硬件功能,将手机端的虚拟陪伴应用迁移到实体机器人上。
“这降低了开发门槛,就像乐高积木一样,组合就能创造新玩法。”陆杰表示,团队已与成都的游戏开发者社群合作,未来将通过黑客松和种子基金孵化项目。
在非专业的用户侧,灵童机器人则开发了动作映射编程来降低用户的开发门槛。对比传统机器人的动作变成依赖复杂的代码编写,灵童则应用了映射编程的技术,让机器人能够“克隆”用户的动作。用户只需对着屏幕做出动作,机器人便能通过视觉捕捉实时映射。对于精细动作,团队还开放了穿戴式动捕设备接口。“类似于现在的声音克隆,用户不需要懂代码,就可以赋予机器人个性。”陆杰说道。
作为情感陪伴类的具身硬件,灵童机器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回答问题、搜集信息、辅助用户工作生活的层面,而且能够与用户之间建立拟人化的情感交互。陆杰透露,团队一直以来在打造产品时,都想利用AI赋予其更多“灵魂”,比如利用定制化的动作库,培养个人化的互动,利用多模态大模型和向量数据库来培养产品和用户之间的“专属回忆”。
陆杰透露,未来灵童机器人还会跟各个IP进行联名,像泡泡玛特一样。“多模态大模型的交互也给机器人赋予了‘盲盒’的属性,在跟你的互动中,它变成什么样的个性,有什么样的记忆资料库,都不是一样的。”
不过,多模态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与硬件的耦合,以及各个模型之间相互配合仍然是一个新的挑战。“用多模态进行视觉、动作乃至情感分析的本质,是通过单个模态的独立性以及多个模态的互补性,挖掘更多、更深、更有层次的有效信息。”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如果想要让这种技术商业化,需要经过更多的市场验证。“实际上,在实践中,开发者往往集中让机器人学习单模态特征或多模态交互,忽视了对单一模态特征和多模态交互兼容的技术难度和全面性,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善。”
站在具身智能和谷子经济的交叉口
灵童的第一批产品预计在2025年年底交付,并在日本、韩国等二次元文化发达地区进行发售。陆杰透露,灵童机器人在国内的首发将会放在上海。“上海的二次元文化基因,将会给这个新的品类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。”陆杰说道。
2025年3月发布的《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》明确指出,要开发“谷子经济”等新消费产品。“谷子”由英文“goods”谐音而来,现在多泛指二次元相关产品,比如徽章、卡片、立牌、手办、挂件等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、浙商证券研究所数据,预计2023-2029年,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将从2219亿元增长至5900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18%。
在全国“谷子经济”的版图之内,上海则占有重要的位置。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报道,上海拥有全国百强二次元商场共15家,知名二次元品牌门店80家,两项均排名全国第一。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数据,2024 年,上海二次元线下商业年销售规模近12 亿元。2023年,在上海市中心开业的百联ZX创趣场,仅仅开业18个月,就狂揽1500万人次的客流量,两年时间销售额则已经超过了7 亿元。
而在具身智能领域,上海已经出台了《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2-2025年)》等长期政策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。智元、傅利叶等企业也陆续推出了小型化的开源机器人,但面向人群仍以专业开发者和实验室场景为主。
“我们希望触达更多在C端的科技潮玩、陪伴类用户,并且利用IP联名的方式触达到更多群体。”陆杰认为,传统的谷子经济依赖用户为爱付费,但灵童试图将消费逻辑升级为“长期陪伴”。通过硬件和大模型的云端技术,机器人能记忆用户习惯,并在交互中形成独特个性。“这就像把‘星野’APP中的虚拟男友变成实体,能够保障一定用户黏性。”
让机器人出现在老二次元们的桌面上郑州原油期货配资,陆杰的愿景看似跳跃,但技术、商业与文化的三重浪潮正在加速这一进程。当机器人学会“共情”,当谷子经济突破次元壁,灵童机器人的故事或许只是这个新消费赛道的开端。